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部公认的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推理小说,它就是爱伦·坡(Edgar Allan Poe)的《莫格街凶杀案》(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)。
小说中叙述的这桩凶杀案的受害者,是一对住在莫格街上的富有的母女,死状相当惨烈,房中的贵重物品却没有丢失,仿佛是有什么深仇大恨才会如此对待死者,女儿的尸体被强行塞进烟囱,脸上有多处抓伤,而老太太头颅竟然已经从身体分离,无论是头部还是身体都有多处割裂伤。
可是若说有什么仇人,死者母女俩已经过了很多年的隐居生活了,也不大与人来往。楼里的很多人都听到了凶手的声音,但无法确认他说的到底是哪国的语言。更奇特的是,房间的门是反锁的,房内的所有窗户都紧闭着,房里堆满了杂物。听到尖叫声的人们也是费了好大的劲才进来的。也就是说,这是一桩密室杀人案。侦探杜宾(Dupin)和小说的叙述者「我」在报纸上看到了这个案件,产生了极大的兴趣。因为信不过警察的办案能力,于是他们亲自去现场调查了一遍。文中有大量的杜宾和「我」的对话,是对案情的分析,其中有一句这样的探案名言:杜宾以理性的逻辑分析和丰富的想象力,找出了最后的凶手。至于是谁,我们就不剧透了。
如果你看过不少推理小说,看到这个故事以后,除了凶手的身份,对案件情节本身已经不会觉得新奇了,因为后来的小说家们已经快把类似的手段用烂了。但只要想到这可是世界上第一部密室杀人的悬疑小说,就还是不得不佩服这位推理小说的鼻祖爱伦·坡。在「侦探小说」这一类题材出现以前,爱伦·坡就奠定了名侦探小说的经典形式。他笔下的侦探杜宾成为了后来很多著名侦探的雏形,比如福尔摩斯和华生的搭档组合,其实就类似于杜宾和「我」的关系,甚至福尔摩斯与华生的相遇,也和杜宾与「我」如出一辙。阿加莎·克里斯蒂笔下的波洛侦探与其助手海斯汀上尉,也是如此。对于一些读者来说,悬疑推理类的小说是不入流的,它们毕竟是娱乐向的,提供精神上的刺激和抽丝剥茧的愉悦。但如果这样来看侦探小说,来看小说家,可能就会错过许多优秀的作品。爱伦·坡在写侦探故事的同时,也是一名出色的诗人;而著名的恐怖小说家斯蒂芬·金(Stephen Edwin King),也写出了电影《肖申克的救赎》的原小说。侦探小说不是不让人思考的爽文,而是有自己价值取向的一种文学形式。哲学家安·兰德认为,这类故事是在现代已逐渐消弭的浪漫主义的遗留物,尽管很多侦探小说主题都相对简单——正义与邪恶的斗争,但它仍遵循浪漫主义的主旨,是以「价值观为导向的有目的的行动」,她说:
「惊悚故事是浪漫主义艺术流派在流行领域的分支和产物,它不认为人面对命运是无能为力的,而是认为人具有意志,人可以主导自己的价值观选择。」「硬汉派」侦探代表人物菲利普·马洛就曾在《漫长的告别》中说:「我是个浪漫主义者」。爱伦·坡的侦探杜宾是一个迷恋黑夜,热爱阅读的人,哪怕在白天,也要拉上厚厚的窗帘,在微弱摇曳的烛光里看书。巧的是,书中人物的这种阅读方式,正适合用来看爱伦·坡的作品,他的作品鬼魅、惊奇、光怪陆离。朋友们,趁夏天还剩最后一点尾巴,感受一下阅读爱伦·坡的快感吧。■参考资料
[美] 埃德加·爱伦·坡.莫格街凶杀案.胡小贤(译).新世界出版社,2013年.安·兰德.浪漫主义宣言.郑齐(译).重庆出版社,2016年.
知鸦和著名历史学家马勇教授联合打造的《极简中国史》通识课程在B站上线了。抓住夏天的尾巴,来和马勇老师一起,重新梳理中国历史的脉络,感受历史转折点的厚重,思考历史事件的意义,挖掘历史悬案的秘密。现在订阅,立即享受限时5折特惠,用全球视角,重温中国历史不为人知的那一面吧~